2025年世界高血压日—关注血压,关爱健康
时间:2025-05-16 来源:巴中市巴州区第二人民医院 浏览次数:
2025年5月17日是第21个“世界高血压日”,由世界高血压联盟于2005年发起,旨在提高全球公众对高血压这一“无声杀手”的认知,推动早期筛查、科学防控,促进心脑血管健康。今年世界高血压日的主题是“精准测量,有效控制,健康长寿”,强调准确测量血压、规范治疗干预对于防治高血压的重要意义。
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,也是心脑血管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。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超过27.5%,意味着平均每4个成年人中就有1人患高血压。由于其起病隐匿、症状不典型、危害极大,被称为“隐形杀手”
01
什么是高血压?
高血压是指以体循环动脉收缩压(收缩压)或舒张压(舒张压)升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。一般诊断标准为:非同日三次测量收缩压≥140mmHg和/或舒张压≥90mmHg。
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(占95%以上,病因不明,与遗传、环境等因素相关)和继发性高血压(由于某些明确疾病如肾脏疾病、内分泌疾病等引起)。
02
高血压有什么危害?
很多人觉得高血压没啥感觉,不痛不痒,不就多吃点清淡食物、走走路就行了吗?可事实远比这严重。
高血压最大的可怕之处,是它对全身多个重要器官的“静悄悄”破坏:
• 伤心脏:导致心脏肥大、心力衰竭,增加心梗风险;
• 伤大脑:是脑中风(出血或梗塞)的第一危险因素;
• 伤肾脏:逐渐发展为肾功能不全,严重者需透析;
• 伤眼睛:造成视网膜病变,影响视力甚至致盲。
这些并发症大多不可逆,危害极大,因此“发现早、控制好”是高血压管理的关键。
03
哪些人容易患高血压?
高血压的发病具有明显的人群特征。以下人群为高血压的重点关注对象:
1. 年龄≥35岁,尤其是中老年人;
2. 超重或肥胖者,BMI≥24kg/m²;
3. 有家族高血压史者;
4. 长期高盐、高脂饮食者;
5. 吸烟、酗酒者;
6. 缺乏运动、久坐不动者;
7. 长期精神紧张、工作压力大者;
8. 有糖尿病、血脂异常等代谢性疾病者。
这些因素往往相互叠加,显著提高患病风险。建议这类人群定期测量血压,做到早发现、早干预。
04
高血压有哪些症状?
多数高血压患者在早期并无明显不适,因此容易被忽视。但部分人可能会出现以下症状:
• 头晕、头痛(尤其在清晨明显);
• 心悸、乏力;
• 颈部发紧、耳鸣;
• 情绪烦躁、注意力不集中;
• 严重时可能出现胸闷、视物模糊、肢体麻木。
值得注意的是,血压高低并不能完全与症状轻重划等号,即使没有明显症状也可能存在器官损伤,因此测量血压是判断高血压的唯一标准。
05
如何预防高血压?
5个关键字请收好
01 管住“嘴”
少盐(每天不超过5克),控油,控糖,戒烟限酒,多吃蔬菜水果、全谷物。
02 迈开“腿”
每周运动不少于150分钟,快走、游泳、骑车等都是不错的选择。
03 管好“秤”
体重下降1公斤,血压可降1-2个单位。减肥,不光是为了形象,更是为了生命质量。
04 稳住“心”
保持规律作息,适度放松,避免情绪波动大,压力太大时可进行心理疏导或冥想训练。
05 跟紧“医”
确诊高血压后请按时服药、定期复查,不可擅自停药。一些降压药物的作用是“稳压”而非“根治”,停药极易血压反弹甚至诱发危险。
此外,建议35岁以上人群每年测量1~2次血压,高危人群或有心脑血管病史者应更频繁监测。
06
夏季高血压养生“三提醒”
春夏交替之际,气温波动较大,容易影响血压稳定,以下三点尤需注意:
1清淡饮食,降压防暑
• 少油少盐,避免吃太咸、太辣食物;
• 多补水,适量摄入绿豆汤、菊花茶等清热饮品;
• 避免过度进补和暴饮暴食,减少肠胃负担。
2合理作息,调节情绪
• 保证充足睡眠,避免熬夜;
• 情绪起伏易致血压波动,应注重心理调节;
• 建议午间适当休息,有助于降压保健。
3科学测压,合理用药
• 固定时间每日测量血压,做好记录;
• 合理规范用药,不可自行增减剂量;
• 按医嘱定期复诊,调整治疗方案。
高血压不可怕,可怕的是我们对它的忽视。掌握科学知识,养成健康习惯,从现在开始,就能主动把握自己的健康。别等血压升高了,才想起该降压。你我的健康生活,从“管住血压”开始。
下一篇:最后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