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院成功实施首例急性心梗溶栓术,开启胸痛救治新篇章
时间:2025-05-16 来源:巴中市巴州区第二人民医院 浏览次数:
近日,一名48岁的山西籍男性货车司机,驾驶货车在汉蓉高速路上疾驰返程,突感一阵如巨石压胸般的剧痛毫无预兆地袭来,他试图通过休息来缓解这突如其来的痛苦,但半小时后疼痛仍无缓解。情况十分危急,他强忍着剧痛,拨通了“120”急救电话 ,电话那头传来的专业指导,让他在慌乱中寻得了一丝安心。尽管疼痛难忍,但他深知在高速公路上贸然停车存在极大安全隐患,于是凭借着顽强的意志,坚持缓慢行车至最近的服务区。
与此同时,我院急诊团队在接到调度指令后,争分夺秒地赶往服务区。双方在高速公路服务区迅速汇合。急诊人员第一时间对患者进行了心电图检查,结果显示为急性广泛前间壁心肌梗死(ST 段抬高型),这是一种极其凶险的心脏疾病,每一秒的延误都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。
医护人员立即给予患者硝酸甘油含服,症状得到部分缓解,但患者生命体征仍不稳定。我院迅速启动绿色通道,各科室紧密协作,争分夺秒地做好各项抢救准备工作。
在详细评估患者病情,排除主动脉夹层等溶栓禁忌症后,内一科医疗团队当机立断,果断启动静脉溶栓治疗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2 小时后,患者胸痛症状显著减轻。复查心电图显示,ST 段回落达 50%,这表明心肌血流已成功再灌注,堵塞的血管正在逐渐恢复通畅。
经过后续的精心治疗和护理,患者身体状况日益好转,目前已完全康复出院。此次成功救治,不仅展现了医院高效的应急响应能力和多学科协作的强大实力,更彰显了医护人员与死神赛跑、为生命护航的使命担当。
心电图动态变化
心肌酶学变化
溶栓背后的“生死时速”
1️精准识别,快速决策
· 通过心电图快速锁定前间壁心肌梗死病灶,为溶栓争取关键时间;
· 患者就诊时已超过最佳救治时间(黄金3小时),但患者仍持续胸痛生命体征不稳,且在6-12小时内。
· 严格筛查主动脉夹层(症状类似但治疗相反)等高危疾病,排除出血风险,避免误诊风险。
2️多学科协作,规范救治
· 启动胸痛救治绿色通道,整合急诊、心血管、检验等多科室资源,30分钟内完成溶栓前评估及药物准备;
· 溶栓期间全程监测生命体征,动态评估心电图变化,防范出血及再灌注心律失常等并发症。
3️溶栓后管理,延续生命希望
· 到有条件的医院行冠脉造影,评估复流情况,必要时给予支架植入
· 坚持用药:抗血小板药物(如阿司匹林)、降脂药等需长期服用,预防复发;
· 心脏康复训练:在医生指导下逐步恢复运动,改善心肺功能;
· 控好“三高”:高血压、高血糖、高血脂是心梗的“隐形推手”;
· 戒烟限酒:吸烟会直接损伤血管内皮,加速动脉硬化。
首例溶栓的里程碑意义
· 技术突破:填补科室静脉溶栓技术空白,标志着胸痛救治能力质的飞跃;
· 流程优化:通过首例实践完善了“基层溶栓+上级PCI”的协同模式,缩短患者总缺血时间;
· 团队成长:医护协作能力、应急反应速度及重症诊疗水平得到全面提升,为未来复杂病例救治积累经验。
给公众的警示:心梗救治容不得半分耽搁
· 识别信号:突发胸痛超15分钟不缓解,伴冷汗、恶心时需立即就医;
· 信任医疗团队:溶栓治疗越早实施,心肌坏死面积越小,预后越好;
· 基层医院亦可托付:随着胸痛救治单元建设推进,基层医院已具备溶栓能力,为偏远地区患者赢得生机。
从“0”到“1”的突破,不仅是技术的跨越,更是对生命的庄严承诺。 未来,我们将继续以“时间就是生命”为准则,为更多患者筑起心血管健康的防线!
内一科简介:
(一)基本概况
内一科始终坚持为人民提供优质、高效的医疗保障。对内科常见病、多发病及部分疑难杂症员有丰富的救治经验;科室配有动态心电图、动态血压、心电监护仪、心肌标志物床旁快诊等医疗设备。
科室拥有床位30余张,医护人员14名,其中高级职称3人;均具有大学本科学历,分别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、西南医院、北京安贞医院等国家三甲医院进修学习;均具有丰事的临床救护经验。
科室重视学科建设,结合螺旋CT、彩超、动态心电图、大生化等先进设备仪器,对呼吸、心脑血管、消化、神经、内分泌及代谢系统疾病给予精准、高效的识别救治。尤其对心脑血管疾病、呼吸系统疾病、消化系统疾病、糖尿病及其并发症、老年病的诊治方面积累了丰事的临床经验,在全国各级各类期刊发表医学论文数十篇。赢得了广大患者及同行的信任和好评。
(二)收治范围
各种急慢性心力衰竭的抢救,急性脑血栓的溶栓治疗,高血压及相关并发症的诊治,慢性阻毫性肺疾病急性加至期的救治,糖尿病及相关并发症诊治,急性胰腺炎的救治。
(三)门诊地点
江北院区门诊一楼1诊室、四楼内一科医生办公室接诊。
科室咨询电话:15928399813
下一篇:最后一页